跳到主要內容區塊定位點
主要內容區塊

走進台南西港,瞭解刈香發源地、發現胡麻的故鄉

發佈日期:2024-05-28
更新日期:2025-01-21
人氣
3560
西港刈香
「一帆風順!順風相送!」,西港刈香在2024甲辰年已走過四個甲子,始於1784年的西港刈香,發展至今已有240年的歷史,在2009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,是西港、七股、安定、安南、佳里等區內96個村莊的盛事。王爺信仰是各村莊的共同的信仰,這無形的羈絆將在地人緊密地連結在一起,三年一科西港香,由「王醮」(儀式)和刈香(遶境)組成,核心儀式「請王」、「火醮」、「遶境」,到重頭戲的「送王」(燒王船) 為期數天,恭迎恭送千歲爺到民間代天巡狩,驅除瘟疫與苦難。西港刈香 西港刈香
西港是台灣胡麻最大的產區,與鄰近的善化、安定合計產量為全國第一,有「西港麻油香,天下第一香!」的美稱;而以西港慶安宮為中心,香醮合一的西港香更被譽為「台灣第一香」。相傳在清乾隆年間,有村民在曾文溪畔發現一艘書寫「代天巡狩」的王船,村民遂將王船迎回,由八份姑媽宮主辦,聯合附近13庄村民進行遶境活動,是為首次的西港香甲辰科,第14科起主辦方由西港慶安宮接棒。
西港刈香
當地人俗稱「西港大廟」的西港慶安宮,裡裡外外都可以看見鯉魚作為裝飾,慶安宮歷史可追溯至鄭成功時代,其部隊的風水師認定此地為鯉魚穴,使鯉魚成為廟方的象徵。慶安宮主祀媽祖,但在刈香儀式前,廟方會將廟宇改造為「王府」,主祀改為該科3位輪值王爺,側殿改為王船廠與將軍府,後面設置天師府與東倉,外部則改為衙門。
西港刈香
參與西港刈香的所有藝陣,共有文武陣60餘團,多是由在地居民自主組成,最吸睛的蜈蚣陣為繞境的開路先鋒,長達七十二節的百足真人蜈蚣陣在鄉鎮中穿梭,是西港刈香必拍焦點。連續三天的遶境,各個陣頭將繞行96座村莊,在地居民則會全家老小一同去「看熱鬧」,欣賞特色陣頭精彩絕倫的表演,除了百足蜈蚣陣,白鶴陣、牛犁歌陣、八美圖騎馬、金獅陣、宋江陣、南管等都別具地方特色,令人目不暇給。
西港刈香西港刈香西港刈香西港刈香
王醮儀式以「請王」為始,「送王」為終。在三天遶境完成後的隔日早晨,船長、大副、二副登上王船,上午八點,王船從慶安宮王船廠啟航,由信眾合力以2條大繩索拉送王船,以「陸上行舟」的方式,齊力向曾文溪北岸的南海埔王船地前進,沿途船長們撒紅包、糖果,眾人爭相接取,道路兩旁的商家與民宅則在門口擺放香案,焚香祝禱。
西港刈香西港刈香西港刈香
王船後方,穿著官服騎馬者為旗牌官,旗牌官是千歲爺欽點的民間代理人,統領天兵天將,負責接王、送王的重要儀式,旗牌官於該科年的元宵節時擲筊選出,有幸擔任此職務,是無上的榮耀。慶安宮的象徵-鯉魚公也一同於陣中巡遊。西港刈香西港刈香
在地信眾會將鯉魚公求回家供奉,每到三年一科建醮,就會帶著家中的鯉魚公回來(慶安宮)充電,一大群不同年代的鯉魚公在廟中擺放,排場之大,也是西港香的特色景觀之一。
鯉魚公眾多鯉魚公在廟中擺放
抵達王船地,王船由吊車吊起,在船長的指揮下安放在由金紙堆成的小山丘上,並進行桅杆組裝,待吉時一到,王船點燃。
西港刈香西港刈香西港刈香 炙熱的火焰點燃了王船,恭送代天巡狩的千歲爺們回天庭覆命,也象徵了瘟疫煙消雲散,橫跨240年,這漫長歷史的香路,即使社會經濟不斷變化,西港香始終是在地人精神世界最重要的一環,是台灣香醮信仰最傑出的代表。
西港刈香西港刈香
王船在燃燒一時十一分之後,主桅杆最終倒向北北西祝福之地,第81科甲辰香科,圓滿落幕。
西港刈香西港刈香
相關照片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眾多鯉魚公在廟中擺放
  • 鯉魚公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  • 西港刈香
返回頁面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