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白水溪教會
更新:2024-05-31
1427
景點介紹
甘為霖牧師撒下的信仰種子
1874年,英籍宣教師甘為霖從府城來到白水溪向平埔族傳教,然而這樣的舉動,卻引起鄰近地區「店仔口」豪強的不滿,當地領袖「吳志高」擔心基督教在勢力範圍附近建立信仰,會對自己帶來威脅,於是以「新建禮拜堂」會阻礙到自家墳墓風水為由,趁半夜放火焚燒禮拜堂,甘為霖牧師驚險逃出,為歷史上著名的「白水溪教案」。
但信仰並未隨著大火被燒盡。教案發生後,教會先是移到了附近的「岩前」,1954年又回到白水溪建立「白水溪支會」,並陸續建立、重修教堂建築。教會的存在,象徵了百年前甘為霖牧師撒下的種子在此生根,而一旁立著的「甘牧師為霖遭難紀念碑」,則見證了這段歷史。
鑑賞重點:簡潔的教會建築
白水溪教會建於1950年代,在物資匱乏、人口稀少的山區,要起建一座教會非常不容易。白水溪教會的建築為類似「巴西利卡式」,平面呈長方形,但一般位於短邊的「柱廊」構造,改為裝飾性較低的「雨庇」,功能相同,都提供了遮擋太陽、避雨的暫時性空間。 雨庇與牆面皆採用了當時流行的「洗石子」工法,而雨庇兩側牆面上緣較突出、下緣內縮的設計,也在實用性之外,增添了造型的一點變化;兩側牆面裝上的空心磚,則在洋式建築風格內,安插了一些臺灣在地元素。
白水溪教會雨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