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觀音亭
安平觀音亭乃當地漁民由大陸分香過海來台奉祀,今貌是1986年因道路拓寬而重建。觀音亭雖已改為鋼筋混凝土建築,但空間配置上仍保有拜亭、三川殿、拜殿、正殿等規劃,並保有許多古匾。
安平蚵灰窯文化館
安平蚵灰窯文化館是台灣僅存的完整蚵灰窯,台南市政府為推動安平港國家歷史風景區計畫,將蚵灰窯進行整修,安平蚵灰窯文化館於2004年開放參觀,館内包括蚵灰窯、蚵灰製造場、蚵生態展示區以及材料應用館等區域。
胭脂巷
胭脂巷是一條社造的巷子,巷内種了很多的花(珍珠一串紅、長穗花、紫茉莉),開的最多的花是紫茉莉,而紫茉莉俗稱「胭脂花」,因此這裡才被叫做「胭脂巷」。
安平鄉土文化館
安平鄉土文化館,建於西元1913年,原為日治時期安平尋常小學校之校長官舍。惟因戰後乏人管理,加上風雨摧殘,傾记破落線成危屋。直至2003年台南市政府「安平港國家歷史風貌園區計畫」,將此宿舍列入傳統居民修復名單。現今由安平區公所管理,展覽歷史文物或舉辦文化創意活動,傳承與發場安平的文化。
茉莉巷
多年前,利用當時做安平社區營造的經費,買了一批茉莉花,請當地的住戶來維護,成為一個綠色趣味的巷弄空間。茉莉花耐活,好照顧而且翠綠,有水就能活,茉莉花一開,整個巷子都是香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