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定位点
::: 定位点

神农殿

更新:2024-01-09

3341

景点介绍

神农主题庙宇
位於长北街上,仅一进、无庙埕的神农殿,不大的庙宇却见证了府城的历史。从位置上来看,这里位於小北门城门至府城十字大街的路上,有着古地名「豆仔市」,说明了这里是五谷类的交易场所—当先民们从城外以牛车、人力千里迢迢挑运着米谷入城,就近找一处空地进行交易,久了渐成集市,信仰亦然。

靠天吃饭的农民,在每年五谷先帝诞辰(农历四月二十六日)前,都会从乡下恭请泥塑「五谷王」金身,来到「豆仔市」前摆设香案,後因担心运送过程造成神像损伤,咸丰年间信众决议建庙,经历次改建终成今貌。

神农殿以神农大帝为主神,次间的门神为二十四节气,与神农大帝掌管农作相关;壁面的石刻画作则是知名绘师蔡草如的图稿,画的是过去小北门边的米谷市集场景。

特别的是,庙内的敬献者署名多为当地米粮行、碾米厂,说明了神农大帝与米粮业的紧密关系。

 

主祀:神农大帝
配祀:福德正神、注生娘娘、中坛元帅



艺品导览:「神荼、郁垒」木雕门神
监赏重点:罕见的木雕门神

有别於一般庙宇的彩绘门神,神农殿中门的神荼、郁垒是在狭长形的门板上以木雕刻成,艺师选择将两位门神置中,门神下方的脚踩祥云,上方饰以飘带,有龙悠游於云中,背景结合人物的构图,让门神不必布满门扇,也能给予观者壮阔的视觉感。 艺师以凿刀代替画笔,一笔一笔刻画出门神的模样,但不因木雕的形式而放弃细节,战甲以「屏」和图纹构成,没有任何一处留下空白。两位门神一样留着五绺胡,单手抚须,单手持斧钺,双眼圆睁盯着来者。
02「神荼、郁垒」木雕门神图说:「神荼、郁垒」木雕门神

 

艺品导览:「二十四节气」木雕门神
监赏重点:节气该如何被想像?

神农殿的次间门神为二十四节气,节气与农作息息相关,是适合绘作神农大帝(掌管农作)主题。由於次间仅单扇门,因此一扇门上共12个节气,以时序渐次排列,立春、雨水、惊蛰、春分、清明、谷雨⋯⋯,节气是天气的表徵,如果要以人的形象呈现,那麽该有什麽形象,就考虑着艺师的想像力,有些表现方式是具象的,例如拿着一撮火的「小暑」与捧着一盆火的「大暑」;但也有完全凭字义想像的,例如「小满」以戴着官帽、手持摺扇的「满人」形象呈现,每一个节气都是艺师的巧思。

03「二十四节气」木雕门神-龙边图说:「二十四节气」木雕门神-龙边

04「二十四节气」木雕门神-虎边
图说:「二十四节气」木雕门神-虎边

艺品导览:
「石刻画作」
监赏重点:重现庙边百年前的场景

在神农殿不大的庙宇空间内,庙内墙面主要的装饰艺术,不是常见的忠孝节义、传说故事的彩绘,而是一幅石刻画作,画的是庙边百年前的场景。 神农殿的所在地,古地名为「豆仔市」,为清代的米谷市集。这堵画作是府城彩绘名师蔡草如的作品,画的便是当年的「豆仔市」,画面中可以看到远方的小北门,说明了画中人物们是穿越城门,从乡下来到城内,在屋子前、在临时搭起的棚子下,留着清代辫子头、戴着斗笠的农人们,以牛车、以肩挑着米谷,或站或蹲地在进行交易,见证了神农信仰的来由。

05「石刻画作」图说:石刻画作

06石刻画作特写
图说:石刻画作特写

 

艺品导览:「神农大帝」神像
监赏重点:农业之神的形象

神农大帝又被称为神农氏、五谷大帝、药王、田祖等,祂最显着的事蹟,则包含了嚐百草、教人耕作、设立市集的交易机制、发展医学与音乐⋯⋯,皆与农业、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联,或许因为如此,神农大帝多被刻画为未着神衣、袒露胸膛的样态,和一般强调神明的尊贵形象有着很大的差异。 长北街的神农大帝,有劳动形象的身材,以树叶为衣裤、赤足,身上没有其他装饰,唯有手持金黄稻穗,象徵掌管农作。

07「神农大帝」神像图说:「神农大帝」神像

09「神农大帝」神像-特写图说:「神农大帝」神像,特写

10「神农大帝」神像图说:「神农大帝」神像,特写

景点资讯

电话 06-2217182

地址 台湾台南市北区长北街192号

分类 宗教庙宇

营业时间 全年开放

交通资讯

周边景点

Top
浏览器版本过旧。 Firefox(弹出窗口)IE11(弹出窗口)Chrome(弹出窗口)Safari(弹出窗口)